现代作家文学” 用作者的诗意 填补生活的空白
文字交换思想 阅读充实生活
编审 ●珺意如水
作家简介
◆陈朝升,字兆阳,浙江武义人。民俗文化研究者、文史爱好者,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、武义作家协会会员,作品散见报刊及微刊。
义门家风,薪火相传
孔子云:“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”大孝即忠,忠于国则孝于亲。家国一体,忠孝同根,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。
在雄奇险峻的庐山南麓,清波碧浪的鄱阳湖畔,有一个古老的家族。这里的人们世代栖居着以“忠孝节义为本、耕读奉公传家”而口碑相传、誉满华夏。这便是唐宋两朝历时十五代不分家、3900余人聚族而居、和谐共处的江州义门陈,我的祖先就来自这里。
义门陈忠孝节义,重教厚文。宋史记载:淳化四年,宋太宗宣召第九任家长陈兢入朝,太宗问:“汝义门所以义聚,何也?”陈兢回答:“公也,公则无私,无私方可义聚。”太宗大加赞许,遂赐匾一块,御书“至公无私”,这块牌匾体现的是义门陈氏《家范》的精华所在:心底无私天地宽,坦荡真诚报家国之恩,而不是耽念小家小利。其“义”,是家国大义。家风懿范,厚古照今。
岁月如流,时间不居。俗语云:月有圆缺,人有离合。北宋嘉佑七年的阳春三月,从义门古镇的大石板街至古官道上,车辚辚,马啸啸,一路上都是牵老扶幼、肩挑背驮的义门陈人。义门陈奉旨分家,大家庭分割为291庄,迁往全国72个州郡144县。义门陈后世子孙怀揣着象征家族文明的锅片,离开了这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家园,踏上了走向五湖四海的续梦之路。
靖康年间,金兵大举南侵,一个名叫陈蓥的官员肩负着护驾南迁的重任,来到了崇尚儒家孝道之风的江南小邑——武义,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传承着义门陈的孝义家风。
迁居新宅后《义门家范》持续影响着陈氏后裔。家族世代传承的孝义家风,使得孝子代有人出。廪膳生廷禄公便是其中一个非凡之人。廷禄博学能文,自幼秉承家族遗风,对父母极尽孝道。祖父世顯、父祖顺乐行善事,仗义疏财,创建宗祠,廷禄鼎力支持,不辞辛苦。时年母潘氏患痈疾,他躬亲汤药,痈溃吮毒,衣不解带半年之久,不离母亲左右。不久,母痈病复发,又以偏方割股疗亲。闻者无不为之赞叹。正所谓“内孝者,家道昌”以致其子时肇、曾孙昌言、玄孙仁风俱得游泮。
受孝义家风的影响,族人不仅事长辈以至孝,而且很关心乡邻的疾苦。族中创设了多项慈善设施以济贫困,如书田制用以办义塾使得穷苦儿童有书可读;免利谷就是每年在秋收谷价便宜时预购百石粮食储存在宗祠内,到青黄不接的时节,将其接济给闾里贫困之家;还有特设义庄于村中新明堂,凡乡邻或流浪之人死亡而无子嗣者,赈以棺木等物,代为埋葬。这便是“一门繁衍成万户,万户皆为新义门”最好的写照。
做到了“孝”“义”两个字,“仁让”之风自然也不会少。耆民汉璵公,年高德重,一生秉持着善行多福的理念,他的仁让之风让人钦佩。谱载某日无故被误作他人被扇耳光,四子闻讯,欲找其人理论,公遂制止言曰:“吾族乃义门,心当容众,以德怀远矣!”正是他有容乃大的仁让胸怀四子受其影响具为乡饮宾、孙承彩国学生、曾孙思佐邑庠生。验证了行善者必多福的古语。
时光流转,往事越千年。但《义门家范》中所强调的孝义之风潜移默化影响着村子中的每一个人。前不久回村,父老乡亲们都在传颂村民廖国富任劳侍母,感恩反哺的事迹。一年前,廖国富的母亲卧床不起。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,廖国富夜晚便与母亲同席一张床。夏日为其摇扇驱蚊,冬日为其驱寒取暖。每次老人要上厕所,廖国富就会搂住老人的腰,托着老人的胳膊,弯着腰抱起老人的身子,挪到床榻前的简易厕所上。一日三餐一家人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。他的孝心和美德感动了街坊邻里,大家纷纷赞叹他是百里挑一的“好儿子”。
正如《增广贤文》中所说:“千经万典,孝义为先。”孝义,便是行孝重义。
热烈庆祝【现代作家文学】纸刊《迎春花开》即将出版发行
➝百度搜索,输入平台名及您的名字查询文章。
《作家文学》杂志青海创作基地团队
《现代作家文学》 微刊编辑团队
◆投稿须知:原创作品十作者简介十生活照一张。文责自负,自己校对。如15天内未刊发,请自行处理。如有自愿打赏,用于平台维护。
◆总顾问:李成虎
◆特邀顾问:胡耀岗 清香 文竹 董守和 依凝 古明川(排名不分先后)
◆总编兼创作基地主任: 程启宏
◆执行主编: 严丽珺
◆副主编兼评论嘉宾:王瑄 杨春兰 张维春 王文琴(排名不分先后)
◆编委兼评论嘉宾:雷萍 胡朝阳 尚雪梅 成永青 杨艳萍 马莲 任剑锋 刘胜海 刘亮 朱桂芳 韩淑兴(排名不分先后)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hymc.cn/8.html